国聚发布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

科技

国聚发布2024年11月16日发布:【理论探索】袁芳: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作者:张娜娜 | 责任编辑:Admin

本次大会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科技领袖,共同探讨未来科技趋势...

【白小姐期期一肖一特】

【澳门一码一肖100%精准】

【香港正版免费资料大全一】
【新澳门管家婆免费大全】
【澳门天天好资料】
【澳门资料澳门资料库】
【澳门天天彩免费资料大全新版香港】
【新澳门天天彩今晚一肖一码】
【2024澳门免费最精准龙门客栈】
【六肖100准白小姐王中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袁芳,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社会思潮。

摘要: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论、本质论、要素论、价值论、发展论五个方面。新质生产力理论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蕴,从本体论出发阐发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和基本内涵,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生成理论;从认识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属性和演绎逻辑,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从系统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其作用机理,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要素理论;从价值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从实践论出发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

关键词: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创新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全球发展大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崭新命题。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首要任务。[1]这不仅凸显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而且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引。新质生产力理论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当代阐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蕴。习近平提出,我们必须“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2]由此,多维度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哲学蕴涵,为新时代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提供思想智慧与实践依循。

一、新质生产力理论从本体论出发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生成理论

本体论是揭示人与世界本原的理论思维,早期本体论以概念为前提进行理论思辨,但其论证方式由于概念的预设性和论题的超验性陷入片面性的认识误区。马克思关注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再仅仅关注具有最高支配意义的抽象规律,从而实现了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统一。马克思本体论视域下的生产力具有丰富内涵,不仅指代一定社会历史进程中人们运用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改造自然的能力,还指代人们的共同活动方式以及人的自主实践活动。新质生产力理论从本体论出发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现实基础和基本内涵,彰显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和辩证的科学方法,同时又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生成理论。

(一)马克思生产力生成理论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深刻阐释生产力生成的物质基础,揭示生产力的动态发展性和历史传承性。马克思将生产力表达为“劳动在无机界发现的生产力”[3]“受自然制约的劳动生产力”,[4]还明确提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5]由此,人们所处的客观自然条件、生产技术条件以及生产关系等影响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马克思还提出“新的生产力”这一概念,指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也不是从自己设定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6]这一论断中两个“内部”的提出,深刻揭示了生产发展过程以及传统所有制关系的内部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变迁的根本原因,体现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规律,“相对立而发展起来”揭示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规律促成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成。

马克思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分析,在本体论层面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机制,阐明了生产力的生成过程。首先,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尤其是创造力为生产力的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马克思提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7]马克思使用“自然力”指代单纯的不需要人类付出代价的来自自然的无偿力量,比如和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风、土地等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自然力”并非现实的生产力,具有潜在性特征,必须借助人的劳动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其次,劳动资料尤其是生产工具作为人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中介,集中体现了改造自然的现实物质力量。设备、工具、原材料等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劳动资料不断得以升级优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马克思提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8]马克思十分重视劳动资料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劳动资料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因此可以成为历史发展阶段划分的客观依据。最后,劳动者通过对天然存在物和原材料等劳动对象进行改进,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马克思指出:“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对象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劳动者纺纱,产品就是纺成品。”[9]

(二)新质生产力生成论实现了马克思生产力生成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10]这一论断从技术、生产要素配置、产业转型三个角度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现实基础,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生成基础的本体论阐释。新质生产力作为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虽然都具有生产力的共同属性和生成逻辑,但新质生产力作为全新的生产力形态,是传统生产力在数字时代的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为科技创新在数字劳动中的运用、数字劳动者的创新能力、数字劳动过程的创造力等。新质生产力受到技术创新、生产要素配置、绿色低碳产业结构转型、市场需求导向、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离不开这些要素的协同促进和有机结合。由此,新质生产力理论同样是从生产发展过程的内部寻求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原因,遵循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基本规律,同时又揭示了创新在新质生产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11]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新质生产力不仅表现为生产要素的构成新,即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提高、新的劳动资料的创造和使用、劳动对象发生新的变化;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组合新,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者之间的有效协同和优化配置。当前,数字时代的劳动者普遍接受更好的教育培训,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使得他们的创造潜能不断被激发,劳动者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生产活动之中。数字时代的产品、物料等劳动对象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数字时代的生产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可以推动劳动对象的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新质生产力理论从本体论出发系统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构成因素理论,还创新发展了生产力在数字时代的理论内涵,将生产力的生成基础拓展为生产要素的构成及其组合。

二、新质生产力理论从认识论出发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

新质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产物,具有观念意识的意蕴,因此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个实践命题,还是一个认识论的议题。马克思提出,“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12]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从现实历史出发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同时这一规律的揭示又推动了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概念和理论的提出,遵循实践与认识反复循环发展的认识论规律,不仅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属性,还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理论提出的内在逻辑,为理解数字时代的生产力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核心内容

根据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事物表象和外在表现的事物的现象是个别的和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是事物本质所表达出来的外在形式。由于事物的本质蕴含事物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通过认识事物的本质可以直接把握事物存在的根本属性、内在规律和主要矛盾。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生产关系生产等多个维度。从生产的本质属性出发,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13]人的生产的全面性表现为“产生生命的生活”。[14]在马克思看来,这种不受肉体需要支配时的全面生产才是“真正的生产”,“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5]由此,人所从事的全面生产遵循多种尺度,可以实现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自身需要的辩证统一。人在劳动实践中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在肯定自然优先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不受肉体需要支配的“全面生产”。全面生产首先具有和谐共生性,蕴含着通过积极作为的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强调人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不能停留在个人资源占有和个人物质享受的层面。其次,全面生产具有发展进步性,促进进步的社会分工、活动方式、交往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蕴含着适应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最后,全面生产作为充分彰显人的自主实践活动的社会力量,具有主体创造性的鲜明特征。同时,并非所有的生产力都是先进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解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运行机制,包括劳动主体属性、物化对象化表现及其被占有的发生机制。马克思提出,“在私有制的统治下,这些生产力只获得了片面的发展,对大多数人来说成了破坏的力量,而许多这样的生产力在私有制下根本得不到利用。”[16]由此,片面发展的生产力带来的破坏性力量主要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因此,要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和发展,必须打破这种制约,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由此促进全面生产的实现。

(二)新质生产力本质论实现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提出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17]这一创新论断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属性这一“元问题”,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存在的合法性根基。习近平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和本质进行了区分,避免了概念理解的混淆。特点和本质具有显著差异性,不能将作为事物固有规定性的本质等同于作为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的特征。创新仅仅是先进生产力的外在表现,先进性包含创新性,但同时蕴含更为丰富的内容。通过对新质生产力本质这一最高层次问题形成清晰明了的认识,可以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特殊性。生产力是伴随人类社会历史始终的一种实践活动,在不同的社会样态中呈现不同的形态和发展水平。立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先进和落后是一个相对而言的价值判断,因此先进生产力的“先进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从绝对性上看,任何时代的先进生产力都具有高效率的共性特点;从相对性上看,生产力先进性的评判标准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之中作出的,因此具有比较优势。先进生产力通常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和适应性,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而落后生产力则呈现低效、低质的特点。新质生产力以人的发展为价值目标,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具有全面生产的价值追求,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把现实化的东西都数字化,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帮助人们与数据建立联系,最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有助于探索数据共享发展模式,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探求人类数字文明新形态提供新的实践可能。

习近平提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18]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理论产生的内在逻辑,揭示了“新的发展实践”与“新的生产力理论”的辩证关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中蕴含的认识论基本规律。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动态形成过程。从实践出发,新质生产力缘起于中国共产党从解放生产力到发展生产力的实践历程,这是理解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维度。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曾提出生产力发展标准、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布局等一系列创新理论。当前我国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要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直面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因此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生产力理论加以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质生产力及时提炼出新的理论框架和模式,牢牢把握了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主动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理论反思,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守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光芒。

三、新质生产力理论从系统论出发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要素理论

马克思将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全局谋划可以增强系统的效能。遵循概念整体性和要素独立性相统一的系统论研究范式,新质生产力理论将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和理论体系,对其进行结构性分析和统筹把握,通过揭示其核心要素及其作用机理,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要素理论。

(一)马克思生产要素理论的核心内容

事物的构成因素是多样的,但各种因素因为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因此处于不同层次之上,而要素是整个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马克思对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力因素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劳动过程的构成要素,他提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19]他认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20]“生产力总和”不仅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等多个社会生产要素的综合力量,还包括影响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和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总和作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的效率和发展水平。通过提高生产力总和,不仅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福利,还反作用于人的能力的提高、人的共同活动方式的跃升以及人的自主活动力量的提升。

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因素中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提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21]他深刻指出,“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整个生产过程不是从属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22]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来自生产力的内部因素,“生产力的这种发展,最终总是归结为发挥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归结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归结为脑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这里,资本家利用的,是整个社会分工制度的优点。”[23]马克思将一切被资本所控制,并被用于剩余价值生产的所有因素都称为资本的生产力,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用。科学技术之所以被称为强大的力量,还取决于科学被资本当作增殖的手段,这使得科学技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劳动时间的增加只能较少地增加财富创造,而利用科学技术来发展生产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二)新质生产力要素论实现了马克思生产要素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提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4]这一论断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步重要因素的观点,同时创造性地将科学技术从“因素”的层次提升为“要素”的层次,更加突出了科技创新对推进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科技与生产力辩证关系的理论,有助于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

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不仅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还通过对劳动者发挥作用而成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密切关联,由此带动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习近平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5]这一论断将创新、产业和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揭示了新质生产力构成要素的深度融合对推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生产力要素理论。还提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26]这突出了人才在新质生产力构成要素中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数字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劳动,数字劳动者属于跨学科、跨行业、跨边界的交叉人才,具备前瞻性的知识体系、综合性的创新能力、开放的国际视野等。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加快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为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的激发创造宽容的社会氛围。而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经验主导的,必须走向科学化和人文化,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创新规律。

四、新质生产力理论从价值论出发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将价值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深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通过论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揭示了劳动的二重性,确立了衡量和判定劳动价值量和商品价值量的科学方法。新质生产力理论从价值论出发,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并对劳动者的价值创造予以重新确认,从全新的视角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科学方法将商品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将抽象的人类一般劳动作为价值实体。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27]由此,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即劳动决定,但商品的价值量最终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视角来理解,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决定性力量的原因在于,生产力的提升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直接作用,能够降低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对商品的价值产生影响。然而,单独从商品的价值出发难以评价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虽然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孤立地创造价值。价值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化的商品交换中才能创造价值。

马克思预测了大工业发展背景下的劳动以及劳动产品的形式,指明“随着大工业的这种发展,直接劳动本身不再是生产的基础,一方面因为直接劳动变成主要是看管和调节的活动,其次也是因为,产品不再是单个直接劳动的产品,相反地,作为生产者出现的,是社会活动的结合”。[28]由此,大工业时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直接劳动同资本、科技、管理等要素的结合。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生产力表现为社会历史中人的自主实践活动。马克思提出,“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29]“才能总和”指的是社会中全部劳动者所具备的技能、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的总和,不仅表现为整个社会劳动者在生产领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表现为其在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提升劳动者的“才能总和”不仅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还能推动生产力步入更高阶段的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价值论实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30]由此确认了新质生产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创新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价值,从而明晰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同时,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31]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核心标识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是技术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指代生产过程中创造使用价值的效率,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还提出,“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32]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的提出,进一步揭示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体现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劳动价值论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为生产力发展的量化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帮助人们科学评估生产力的提升效果。科技创新直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经济增长奠定持续动能。

习近平提出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33]“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34]创新是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提高生产能力和创造更多价值的重要标志,体现了高效率和高水平生产方式的意蕴。新质生产力之所以能够产生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主要依赖于通过科技创新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能够有效节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让劳动者创造更多价值。新质生产力理论进一步确认了数字时代劳动者的价值创造,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完善分配制度确认劳动者享有劳动成果的权利,激发劳动者的创新创造活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

五、新质生产力理论从实践论出发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实践方案。这些理论不仅为理解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理论从实践论出发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强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

(一)马克思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归根结底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将社会发展理解为一个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影响的历史过程,突破了将生产作为经济问题的思想桎梏。马克思提出,“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35]将“共同活动方式”作为生产力,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密切联系。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生产方式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生产力对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涉及技术进步、资源分配、管理效率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多个方面。马克思指出:“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36]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起到了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新的生产关系适应其发展需要,这种需求往往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来实现,由此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生产方式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冲突,需要相应的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来支持,如果调整不及时或不到位,可能会成为生产关系调整的障碍,从而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实现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37]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部署,包括“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38]这些重要论断不仅继承了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理论,还创造性地将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影响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因素纳入生产关系的内涵之中。马克思主要从所有制角度解释生产关系的内涵,新质生产力理论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内涵从所有制向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的拓展。

习近平深刻阐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揭示了数字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创新发展了生产力发展规律理论。为了防止各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一哄而上,习近平强调立足实际、先破后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等发展原则。习近平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39]由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意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喜新”不“厌旧”。为了防止出现形式主义的发展风险,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谋划空间布局,在充分评估和准备的基础上推动新产业的发展,防止冒进和无序扩张。由于不同地域的生产资料、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不同,因此各地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精准推动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习近平提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40]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绿色发展的路径,强调推动生产过程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人的劳动赋予自然价值,不同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会影响劳动过程和生产活动的组织方式,从而影响自然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效率和结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产业和智能制造,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

注释

[1]《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24年7月19日。

[2]《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8日。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22页。

[4][8][9][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9、210、211、698页。

[5][3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44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6页。

[7][16][20][29][3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6、566、533、581、532-533页。

[10][11][17][18][31][33][3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4年2月2日。

[12][13][14][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2、46、46、47页。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7-208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4页。

[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6页。

[24][25]《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人民日报》2024年3月22日。

[26][30]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求是》2024年第11期。

[27][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0页。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0页。

[32]《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23年9月9日。

[37][40]《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4年2月2日。

[38]《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24年7月22日。

[39]《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民日报》2024年3月6日。

(编辑:林盼 孙志超)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长按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管家婆一哨一吗100中】 【澳门7777788888直播】 【新澳门最快结果查询网】 【澳门今晚必中一码】 【管家婆一码一肖最准资料大全】 【2024澳门资料大全免费808】 【新澳门一肖一码9494网】 【快豹记录世界记录你世界官网】

作者简介:刘念,资深科技记者,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报道。

最新评论

张鑫 2024-11-15 18:18

马克思提出,“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

IP:38.86.2.*

闯王 2024-11-15 15:21

虽然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孤立地创造价值。

IP:59.48.2.*

白恩惠 2024-11-15 21:19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加快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为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的激发创造宽容的社会氛围。

IP:62.42.1.*